“振兴农村”搭上乡村旅游顺风车

Time:2018/02/28
0228乡村旅游头图-02.jpg

       2月4日,一直备受关注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。文件题为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》,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。

       实现乡村振兴,首先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。而旅游扶贫无疑是“绿水青山”转变为“金山银山”的最好方式。

乡村旅游热带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

       近些年来,随着城里人对乡村风光的向往与日俱增,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。根据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对全国25个省市区11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观测数据显示:2015年,贫困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占贫困村从业总人口的35.1%,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.4%,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口达约264万人,占贫困村脱贫总人口的30.5%,占全国脱贫总人口的18.3%。

       另有权威机构预测,到2020年,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,实现总收入2.3万亿元。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、农村经济发展、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。如今,国家“乡村振兴”政策出台,这是农村发展的大机遇,也是贫困地区的一个大机遇。

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脱贫,还能致富

       据全国休闲农业会议的数据显示: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大约21亿人次,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;2016年,乡村旅游从业人员845万,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。

       乡村旅游不仅给农民带来物质上的富足,还可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,增强乡村社区自信。比如,贫困家庭可以将自己的房屋、土地、农副土特产品等向游客出租出售,获得合法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。这和简单的靠政府和慈善人士、社会机构救助有本质的不同,这才是最有尊严的脱贫方式。不仅有参与感、成就感和尊严感,还能在脱贫过程中不断增强幸福感。

全域旅游搞得好,必然促进乡村振兴

       我们经常提全域旅游这个概念,而发展全域旅游的难点和“短板”就在贫困农村。只有把农村的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政策措施、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的诸多“短板”补齐,才不会拖全域旅游的后腿。

      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。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就是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。乡村旅游业发展了,就业多了,老百姓富了,企业赚钱了,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。当大家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了,各方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投入也会相应地增加,从而有助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提升。

       实际上,已经有很多乡村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以期实现脱贫致富、农村振兴。比如,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下关乡谢子坪村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,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。与诚邦设计院合作,充分考虑新农村、城镇、生态、民俗等特点,挖掘历史、文化、旅游等各种资源,完善基础设施,打造重点景观,提升村庄建设品位。相信,在国家“乡村振兴”政策的大力指引下,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将会越来越迅猛,把握好这一机遇,乡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。

尾图-02.jpg